生态优先,安全为首。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敬畏自然,以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自然修复为主,人工建设改造利用为辅,防止破坏性建设行为。把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在依托河涌、湖库等水域、滨水岸线打造绿色开放生态廊道的同时,确保防洪安全、生态安全和人的活动安全,保障防洪(潮)排涝安全和游憩人群人身安全。
流域统筹,系统治理。树立“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”的理念,以流域为单元, 统筹干支流、上下游、左右岸,统筹城镇与乡村、陆域与水域,系统治理,推动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,协调人、水、地、产、城关系,打造“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、水草丰美、白鹭成群”的生态廊道。
以人为本、彰显特色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喜游乐到的滨水空间为目标,统筹指导河湖水系综合整治,促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,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安全感和幸福感。坚定文化自信、注重文明传承,促进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,打造岭南水乡文化传承新载体,建设可体验、可游憩的千里碧道,体现城市精神、提升城市魅力。
因地制宜、经济适用。统筹相关规划建设,在原有绿道及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基础上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“不人为生硬裁弯取直”,坚决杜绝铺张浪费。将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与景 观、历史人文相融合,把碧道建设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乡村振兴、产业升级、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,倒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,助力综合城市功能提升。